拍照

画质

画质上白天还可以,色彩调的很讨喜,不过也可能有人不喜欢这种高饱和的颜色。但是到了晚上或者暗光环境就直接是一坨了,大概就是用现在手机前置摄像头拍夜景的感觉,本来这个索尼mx681底就小,看起来是个没法解决的物理问题,就算是迭代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。

现在据我所知暗光已经是优化过的结果了,用了类似hdr曝光的处理,也用了AI降噪,但是实际效果还是拉跨。

防抖

这个防抖是做的很不错的,对比meta感觉差不多,比小米的强很多。

拍摄时长

一开始我就认为这些厂商卷最长拍摄时长没有什么意义,因为用来拍生活vlog一段素材其实也就几十秒,基本不会一次拍几十分钟。后来集体培训有一个上台领奖环节,我发现还是需要录个十分钟的。

录音

会议纪要

录音这个功能我买前没有怎么关注,反而是实际上手后发现挺好用。上班开会直接打开录音,后面可以转文字,还有AI摘要,感觉很方便。录制时长一次录1,2h基本没有问题。后面培训要交手机,我每天的笔记都是用眼镜录音转文字+AI自动总结。

问题

录音貌似没有降噪处理,在骑车的时候AI助手几乎是不可用的状态。

还有一个难崩的是方言的处理,来到新公司,老领导都喜欢用方言讲话,一开始用方言,语音转文字的识别率立马就掉下来了,基本就是不可用的状态。

听歌

听歌是我目前用的最多的功能,也是我感觉最好用的一个功能。

优点

中高音做的很优秀,各家音频眼镜对比,通过波形图就可以看出来雷鸟和meta的波形图是最饱满的,同一首歌中高音上做的已经很保真了。

缺点

之前都是带入耳式降噪的,对比非常明显。因为眼镜的形态几乎没法做降噪,所以在地铁上要想听清就得开澎湃模式,但是开澎湃模式就会有漏音。骑车的时候也必须开澎湃模式。

另外有个使用体验上的问题,我有一次开着轻语模式,来了一个电话我到室外接听,但是室外刮着大风,我立马就聋了只能听到风声,这时候想要切换澎湃模式只能打开手机雷鸟app。

重量

重量之前去博士眼镜试戴了一下,觉得非常轻。但是实际买了佩戴了一两天,发现鼻子鼻托的位置被压红了。后面又戴了两周,现在又基本无感了,果然人类的自适应能力很强。

AI

AI这个功能我在买之前就认为是鸡肋,果不其然现在的这些AI功能除了那个会议总结,其他的都是玩具。我会认为现在AI功能不行是有一下几点理由:

唤起蠢

隔壁的rokid,siri都已经直接叫名就可以唤醒,但是雷鸟的AI还是要重复两遍小雷。每次唤醒都要叫“小雷小雷”我也就忍了,更难崩的是很多场景下都叫不醒她。特别是在室外,如果有些风,这个麦克风收音就开始发病,小点声听不见,必须大声叫,但是你大声叫小雷小雷就会很让人感觉羞耻。怪不得小米要做一个骨传导麦克风。

识别蠢

语音识别有时候会识别非常离谱,越短的句子识别准确率越低。而且最难崩的是对话的过程中你不知道她识别成了什么话,只有当你觉得回答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,才能猜到她又听错了。

图像识别更蠢,很多时候这个图像识别就是图一乐,我问这是什么电脑包,结果他告诉我这是一个黑色的包,合着把用户当盲人。

AI电台内容单一

里面有个每日AI电台,每天定时都可以播报一些新闻之类的内容,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是AI更具今日新闻生成的电台,你可以实时打断并且和他聊。可是这里面新闻电台的内容太过单一,而且很多内容都很无聊。

未来可期

虽然如此,但是眼镜上的AI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可能。你可以随时和眼镜上的AI对话聊天,虽然现在AI能做的事还很少,但是这个形态的交互我认为是比手机都还要便利的,如同身边一直有一个人一样。

试想一下,未来,AI能够主动响应而非被动唤起,一天雨天出门,你没有带伞,AI会主动提醒你要带伞,因为是在眼镜上,即使你手机在包里也能听到AI的提醒。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